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相关管理部门的各自为营,无法将政府公信力和燃气企业的专业能力有机结合,影响了燃气安全管理水平。
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安全管理工作委员会日前发布的《全国燃气事故分析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用户端(包括工商和居民)事故数量总占比为72.3%,其中居民用户事故占用户端事故的比例为78.8%。另外,热水器一氧化碳中毒、燃气具不合格等原因造成的伤亡率较高。
为保障燃气用相关产品质量安全,有效防范化解燃气安全风险,国家市场管理监督总局近期组织开展了燃气用相关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并于近日发布《2022年燃气用相关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通报》(以下简称《通报》),抽查不合格率为6.7%。
“由于燃气易燃易爆且有毒,燃气用品用具的安装和使用都有很严格的要求,必须百分之百地保证燃气不泄漏,但各个环节均有不符合要求的用具或行为。今后要严格质量管理,‘掐灭’安全隐患。” 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安全管理工作委员会专家刘晓东告诉记者。
燃气用具质量待提升
根据《通报》,此次抽查609家企业生产的610批次产品,涉及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家用燃气灶、瓶装液化石油气调压器、燃气用具连接用不锈钢波纹软管、家用可燃气体探测器等5种产品,发现41批次产品不合格。
其中,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抽查不合格率为4.8%。从该产品近3年抽查结果看,不合格率分别为10.5%、8.8%、4.8%,呈逐年下降趋势。家用燃气灶抽查不合格率为7%。燃气用具连接用不锈钢波纹软管抽查不合格率为5%,经技术机构分析,不合格原因主要是产品使用的金属原材料性能不良,抗疲劳强度较差,金属层厚度较薄。
受访人士均表示,减少和杜绝安全隐患,安装探测报警器十分必要。“2021年修订的《安全生产法》就已经要求餐饮等行业企业必须安装泄漏报警装置,对家庭而言,虽然法律没有硬性要求,但在家中安装这个装置同样十分必要。”刘晓东说。
据记者了解,一些发达国家的家用燃气报警器普及率达85%以上,我国城市家庭安装燃气报警器的比例仅有10%左右。加大家用燃气泄漏报警装置推广普及力度,实现从“人防”向“技防”转变,势在必行且任重道远。
但是根据《报告》,在家用可燃气体探测器方面,国家市场管理监督总局本次抽查18个省(市)85家企业生产的85批次产品,发现10批次产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为11.8%。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安全管理工作委员会主任张万忠指出,报警器“不报警”,对于产品质量监管,应当建立跟踪机制,进行限期整改。
推动认证保障安全
“其实我们很难直接看出燃气用具的质量问题,企业一般也都是通过自愿认证的方式进行,没有进行强制认证。” 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副秘书长马长城表示,“我们想进一步通过推动认证的方式,让产品质量有所保证。”
应急管理部燃气专家组专家王冰指出,推动本质安全产品的应用是降低燃气事故率的有效措施,是产品质量优势安全的保障。“从《报告》中可以看出,目前进入市场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低价中标现象突出,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产品的采购方为确保质量,主要采用第二方的评价方式,不仅成本高,而且由于信息不对称,最终获得的评价结果也有局限。”
“对于终端用户,更多只能依靠产品上产企业的广告宣传,对产品的内在品质几乎无从了解。为此,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指导下,中国城市燃气协会、中塑协塑料管道专业委员会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认证中心协作开展了燃气行业相关产品的自愿性质量认证。” 王冰介绍。
刘晓东表示,推动燃气安全产品的应用结合质量认证是燃气事业安全发展的需要,也是确保燃气安全的有效措施之一。2022年,随着新《安全生产法》和《燃气工程项目规范》等法规、规范的实施,安全产品销售量占比将有所增加。
主管部门有了“监管”
刘晓东表示,不合格燃气用具销售,最根本原因在于监管部门职责不清,相关部门排查安全隐患的职责未尽到位,长效管理机制无法有效落地。
传统燃气安全隐患整治方式为政府、企业独立行动,政府对燃气用户进行监督检查和安全隐患整改指导。“比如燃气企业虽然能在日常安检过程中发现商家或用户存在的燃气安全隐患,却缺少像监管部门一样的责令整改执法权,因此商家和企业即使对安全隐患知情,却因整改意愿不强而难以落实。”刘晓东坦言。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相关管理部门的各自为营,无法将政府公信力和燃气企业的专业能力有机结合,影响了燃气安全管理水平。
记者注意到,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的指导意见》提出,对涉及多个部门、管理难度大、风险隐患突出的监管事项,建立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制度,强化条块结合、区域联动,完善协同监管机制。《意见》特别强调,像燃气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公共安全和潜在风险大、社会风险高的重点领域及新兴领域中涉及多部门监管的事项,要积极开展跨部门综合监管。
刘晓东还透露,新《安全生产法》中提出,检察机关针将对燃气行业生产、运输、储存、使用等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制发诉前检察建议等方式进行监督。“这意味着燃气行业公益诉讼将督促多个行政机关积极履职尽责,形成合力消除安全隐患,推动燃气行业全链条的系统化、规范化、综合化治理。同时也意味着主管部门也有了‘监管’,发现安全隐患问题可以且必须互通有无,避免了多头监管又监管不力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将安全风险降至最低。”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相关管理部门的各自为营,无法将政府公信力和燃气企业的专业能力有机结合,影响了燃气安全管理水平。
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安全管理工作委员会日前发布的《全国燃气事故分析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用户端(包括工商和居民)事故数量总占比为72.3%,其中居民用户事故占用户端事故的比例为78.8%。另外,热水器一氧化碳中毒、燃气具不合格等原因造成的伤亡率较高。
为保障燃气用相关产品质量安全,有效防范化解燃气安全风险,国家市场管理监督总局近期组织开展了燃气用相关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并于近日发布《2022年燃气用相关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通报》(以下简称《通报》),抽查不合格率为6.7%。
“由于燃气易燃易爆且有毒,燃气用品用具的安装和使用都有很严格的要求,必须百分之百地保证燃气不泄漏,但各个环节均有不符合要求的用具或行为。今后要严格质量管理,‘掐灭’安全隐患。” 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安全管理工作委员会专家刘晓东告诉记者。
燃气用具质量待提升
根据《通报》,此次抽查609家企业生产的610批次产品,涉及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家用燃气灶、瓶装液化石油气调压器、燃气用具连接用不锈钢波纹软管、家用可燃气体探测器等5种产品,发现41批次产品不合格。
其中,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抽查不合格率为4.8%。从该产品近3年抽查结果看,不合格率分别为10.5%、8.8%、4.8%,呈逐年下降趋势。家用燃气灶抽查不合格率为7%。燃气用具连接用不锈钢波纹软管抽查不合格率为5%,经技术机构分析,不合格原因主要是产品使用的金属原材料性能不良,抗疲劳强度较差,金属层厚度较薄。
受访人士均表示,减少和杜绝安全隐患,安装探测报警器十分必要。“2021年修订的《安全生产法》就已经要求餐饮等行业企业必须安装泄漏报警装置,对家庭而言,虽然法律没有硬性要求,但在家中安装这个装置同样十分必要。”刘晓东说。
据记者了解,一些发达国家的家用燃气报警器普及率达85%以上,我国城市家庭安装燃气报警器的比例仅有10%左右。加大家用燃气泄漏报警装置推广普及力度,实现从“人防”向“技防”转变,势在必行且任重道远。
但是根据《报告》,在家用可燃气体探测器方面,国家市场管理监督总局本次抽查18个省(市)85家企业生产的85批次产品,发现10批次产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为11.8%。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安全管理工作委员会主任张万忠指出,报警器“不报警”,对于产品质量监管,应当建立跟踪机制,进行限期整改。
推动认证保障安全
“其实我们很难直接看出燃气用具的质量问题,企业一般也都是通过自愿认证的方式进行,没有进行强制认证。” 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副秘书长马长城表示,“我们想进一步通过推动认证的方式,让产品质量有所保证。”
应急管理部燃气专家组专家王冰指出,推动本质安全产品的应用是降低燃气事故率的有效措施,是产品质量优势安全的保障。“从《报告》中可以看出,目前进入市场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低价中标现象突出,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产品的采购方为确保质量,主要采用第二方的评价方式,不仅成本高,而且由于信息不对称,最终获得的评价结果也有局限。”
“对于终端用户,更多只能依靠产品上产企业的广告宣传,对产品的内在品质几乎无从了解。为此,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指导下,中国城市燃气协会、中塑协塑料管道专业委员会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认证中心协作开展了燃气行业相关产品的自愿性质量认证。” 王冰介绍。
刘晓东表示,推动燃气安全产品的应用结合质量认证是燃气事业安全发展的需要,也是确保燃气安全的有效措施之一。2022年,随着新《安全生产法》和《燃气工程项目规范》等法规、规范的实施,安全产品销售量占比将有所增加。
主管部门有了“监管”
刘晓东表示,不合格燃气用具销售,最根本原因在于监管部门职责不清,相关部门排查安全隐患的职责未尽到位,长效管理机制无法有效落地。
传统燃气安全隐患整治方式为政府、企业独立行动,政府对燃气用户进行监督检查和安全隐患整改指导。“比如燃气企业虽然能在日常安检过程中发现商家或用户存在的燃气安全隐患,却缺少像监管部门一样的责令整改执法权,因此商家和企业即使对安全隐患知情,却因整改意愿不强而难以落实。”刘晓东坦言。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相关管理部门的各自为营,无法将政府公信力和燃气企业的专业能力有机结合,影响了燃气安全管理水平。
记者注意到,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的指导意见》提出,对涉及多个部门、管理难度大、风险隐患突出的监管事项,建立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制度,强化条块结合、区域联动,完善协同监管机制。《意见》特别强调,像燃气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公共安全和潜在风险大、社会风险高的重点领域及新兴领域中涉及多部门监管的事项,要积极开展跨部门综合监管。
刘晓东还透露,新《安全生产法》中提出,检察机关针将对燃气行业生产、运输、储存、使用等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制发诉前检察建议等方式进行监督。“这意味着燃气行业公益诉讼将督促多个行政机关积极履职尽责,形成合力消除安全隐患,推动燃气行业全链条的系统化、规范化、综合化治理。同时也意味着主管部门也有了‘监管’,发现安全隐患问题可以且必须互通有无,避免了多头监管又监管不力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将安全风险降至最低。”
j9九游会真人游戏 备案号:渝ICP备17010198号